备件业务简述

| No Comments | No TrackBacks

与新设备的销售相比,备件生意似乎微不足道。其实并非如此。对一般人来说,备件业务之所以不起眼,是因为很多备件业务是公司行为,一般消费者注意不到。 

看到一篇文章,说备件业务占美国GDP的8%左右,每年总量为7000亿美金,人均两千多美金(来源Keeping an eye on all your parts)。不过想想看,备件业务其实无处不在:你用打印机,打印机的墨盒就是备件,是惠普最赚钱的产品之一;你开车,轮胎是备件,得定期更换。如果是辆老爷车,那三天两头修理,凡是换掉的都是备件,动辄修个成千上万元,相信更增加了你对备件的理解。交通工具、生产设备、日用电器、娱乐设施,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备件,工业生产就更不用说了。而且越是昂贵的东西,备件业务也越重要。例如一个最新的芯片制造厂,总投资在30亿美金左右,一年备件的开支动辄数亿美金,备件成本是芯片厂选择设备的重要标准之一。

拿飞机制造行业来说,波音的中心备件仓库有成十亿美金的库存,中心备件仓库有20多米高,15公顷大小,每天出货近30万种备件,重量超过300万公斤。这只是在西雅图的备件总库。加上全球的配销中心和分库,备件库存就在几十亿美金。(2005年数据,原文出处见链接)。对波音飞机来说,全球一年消耗70亿美金左右的备件,全行业库存在250亿美金左右(来源:Matthews and Hendrickson)。

跟备件紧密相关的就是服务。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总裁许文辉来硅谷,他做报告时说,在航空业,阿猫阿狗都可以开航空公司:飞机可以租、飞行员可以租、机场是租的,而飞机维修的自然也是租的了。这维修部分就是备件和服务的结合。维修公司提供材料,并负责安装、修理。在半导体行业,有些芯片生产公司把备件、维修等都外包给设备商,按照实际使用设备的时间付费(就跟租车一样),而设备商则是把备件和人员服务打包,给芯片商提供一揽子服务。


设备行业一般有很强的周期性。新设备的销量大受经济周期影响,而备件业务则相对比较稳定,在经济低迷时业务量变化没有那么剧烈。例如在半导体设备行业,每四年大致一个轮回,在2009年的低谷期,硅谷有个公司第一季度只生产不到10台新设备(相对于业务高峰期的100多台),而备件业务则只掉下来百分之二三十。这种情况下,备件生意占全公司业务量的比例就很高,是公司度过经济寒流的救命药。飞机行业也是。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新飞机的订单带来致命打击,但备件业务受的冲击相对较小,因为人们还在旅行,现有的飞机还在飞行,备件的需求还在。

对于设备行业来说,行业越是成熟,备件业务也越成熟。举个例子。在2000年前的半导体设备行业,备件被有些设备公司视为可有可无,客户买设备,几百万美金一台,大生意,那备件就半卖半送了,算作添头。随着行业日趋成熟,装机量大增,设备制造商意识到备件业务有利可图。作为设备原厂,他们占据有利地位来影响客户用他们的备件,而且客户一旦锁定设备选型,这备件就成了很稳定的业务,利润率也很可观。设备大厂应用材料甚至围绕备件,开发了一系列服务项目,例如清洗、套装(Kitting)、修复等,业务量一年达到数亿美金。为此应用材料还在全球买了一系列的清洗公司,并在2005年把笔者管理的最大的清洗供应商买下,逼得笔者到处找新供应商。不过好景不长,备件的清洗、修复等业务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多,而且地域性强,大公司的间接成本太高,在价格上没法跟小公司竞争。这不,应用材料在2011年就不得不把清洗业务给卖掉。在2004年买下清洗服务公司Metron时花掉8500万美金,卖掉的时候是多少,不得而知,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买价高。大公司的并购、剥离,做得大多是一马换二羊、二羊换四兔的生意,此处不用细表。

在备件市场,设备原厂在竞争中占了先机,因为他们熟悉设备性能和要求,能更好地设计备件,备件的质量、性能更能得到保证,能够影响客户采购他们的备件。但是,设备原厂一般规模大、成本高,备件的成本居高不下,则给小的竞争对手可乘之机。例如在半导体设备行业,韩国、台湾的一些中小公司就非常活跃,在备件业务上给应用材料、泛林研发、诺华等设备原厂造成很大挑战。此外,设备原厂的备件大都是按照要求最高的客户标准设计、制造,对一些工艺要求较低的客户来说,他们用不着那么好的备件,所以也不愿付那么高的价钱。这从客观上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例如笔者曾就职于硅谷一设备公司,采购的一些备件都是按照台湾代工厂的标准来设计,材料表面清洁度要求非常高,就得深度清洗多次,而且得诸件测试,光这成本就每件增加500多美金,产品成本高得惊人。生产记忆芯片的厂商用不着这么好的备件,于是就纷纷寻找替代品,该设备商的备件市场占有率就可想而知。

在半导体设备行业,备件业务的核心议题是市场占有率,尤其是损耗品的占有率。迫于备件竞争对手和客户的压力,设备原厂使尽浑身解数来降低成本:全球采购、清洗配套、修复修补等,并针对技术要求低的大客户推出低规格的备件,以便能降低备件成本。有趣的是,这些措施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部门的目标并不相同,你会不时看到公司政治、部门利益在作崇。例如工程师们开发清洗、修复技术,帮助客户延长备件的寿命,却影响了新备件的销售量,遭到备件业务部的白眼。不过备件销售部的老爷们自然也知道,如果没这帮工程师帮助客户多次使用备件,客户的运营成本太高,就可能根本不买你的新备件。如何去平衡,也的确是个问题。

free counters


作者简介

刘宝红,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六西格玛黑带,并通过生产和库存管理认证(CPIM)。联系方式:bob.liu@asu.edu。更多文章,参见其管理专栏"硅谷客"www.guiguke.com和"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N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http://www.sparesplanning.com/cgi-bin/mt/mt-tb.cgi/512

Leave a comment

About this Entry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刘宝红 published on September 3, 2011 10:41 PM.

服务水平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分析和直觉 is the next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