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件规划的任务

| No Comments | No TrackBacks
备件规划部门的目标有两个:(1)服务水平,即有货率;(2)库存周转率,即资产利用率。用一句话讲,就是在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确保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牺牲了服务水平,库存控制地多低都没用;牺牲了库存,不管服务水平多高,备件规划部门的任务都不算完成。

为达到上面两个目标,备件规划有三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要务是预测。多备件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历史用量即可较好地代表预测,因为消费量稳定。困难的是那些受经济环境、设备运营等变化影响大的产品。例如2008年的金融风暴以来,全球的飞机行业在2009年即复苏,尽管新的飞机很少投入运营,已有飞机的利用率则大幅提升。飞机备件行业没注意到这点,结果备件库存降低,影响到有些飞机的正常运营和维护。半导体设备行业同理。该行业四年一个周期,当处于谷底时,芯片制造商尽量压缩备件用量,有时候甚至拆旧机台来维持新机台的运作。设备生产商也尽量降低备件库存。一等经济回暖,芯片制造商的备件用量大幅飙升,设备商没预测到,结果就是短缺。这种宏观变化还好处理,例如可以在历史用量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富裕系数,拔高预测。真正难办的是些局域性变化。例如旧机台改造,在旧机台上更换一些零部件,完成产品升级,结果是老备件的需求量减小,新备件的需求量增加,但这些备件部不知道。等知道了,客户的订单已经到了。再如新产品导入,卖掉很多新设备,装机量大增,滞后一段时间后,备件的用量也大增,很多公司没有系统的方法来预测。客户的设备利用率大增或大减,同样给预测带来很大挑战。例如台积电、联电,作为芯片制造业的合同制造商,受经济波动影响很大,设备利用率大起大落,导致备件用量大起大落,在一个个经济周期中挺让人头痛。备件部门的挑战,就是预测这些难以预测的需求。

第二要务是库存水位设定。备件行业基本上都是Make to Stock(按照库存生产),即事先设定库存水位,客户的订单来了,大都由手头库存来满足。设立库存水位,不管是安全库存还是再订货点,是备件规划的一项基本功。有一系列的统计、概率和数学公式来计算这些,这里不详述。想要强调的是先后次序的问题:先做预测,再根据预测设定库存水位。为什么不是相反呢?从计算公式上来看,库存水位包括两部分:补货周期内的平均预测用量和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应不测。而补货周期内的平均用量取决于预测,也是构成库存水位的大头。预测偏低,你其实是在依赖安全库存,但安全库存有限,短缺就不可避免。这时候拔高库存水位已经太晚,因为上级库或者生产部可能因为同样的预测问题而短缺,没法及时补料。这就是为什么在预测大幅失真的情况下,"安全库存"不再"安全"的原因。这里之所以强调预测第一的重要性,是因为管理备件分库的计划员一般只重视自己的库存水位设置,忽视预测,不能及时预测客户端的大变化并把预测沟通到总库。等总库、分库都严重短缺了,有些分库计划员还不明白这是因为自己在预测上的失职造成的。在一般的备件规划系统,整体预测是在总库层面做,但这并不意味着分库没有预测的责任。其实正好相反。总库的预测一般都是基于历史用量,这些信息在公司的ERP系统里能找到。而预测的最大挑战是那些不知道的需求,这些信息不在ERP里,而主要得通过分库来得知,因为分库贴近客户,更容易得到这样的需求信息。要知道,供应链的问题大都是由客户端造成的,备件系统也同理:分库是总库的客户,分库是总库问题的主要来源,到头来影响到自己。

做完预测、设定完库存水位后,这才是执行。执行就是确保整个供应链按照预测和库存水位来运作,例如采购和补货。一流的公司重计划,二流的公司重执行,三流的公司两者都做不好。计划不足,执行来补。如果是适当范围内的不足,OK。但在很多公司,计划预测的准确性太低,执行就成了救火队。这使执行看上去像英雄,很重要,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其实这是误区,是个成本很高的错误,但犯这错误的公司非常多。例如有个公司,尽管总体运营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在组织结构上还是有上述的问题:采购部雇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资深经理,因为要管理供应商,负责解决备件、生产部门计划不足造成的诸多问题;备件部的总部也设了些级别挺高的经理,因为他们要督促、管理采购部;而备件部的全球各分部则一直得不到重视,没有足够的力量配置,在管理客户需求、预测方面做得不够好,成为各种供应链问题的始作俑者。遗憾的是备件部的老总还认识不到,尽管他在这行业都十几年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经历跟见识并不见得成正比。相反,越是在某个职业、行业做得久,其见识反倒越局限。很多大的变革,其实都是由"外来骑士"做出来的。所以,在雇佣员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到多年相关经历后面的潜在问题。

对于备件规划人员来说,大多数人以执行为导向,整天埋头追料,"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做得好的是以预测和库存水位设定为主。因为这两者解决的是长期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在预测("远虑")上做得不好,那短缺("近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追料也就难免了。个人如是,部门也是。

free counters
Free counters



关于作者

刘宝红,美国注册采购经理(C.P.M.),"供应链管理专栏"(www.scm-blog.com)创始人,西斯国际(CSCS International)执行总监。他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专修供应链管理,并接受了摩托罗那和霍尼韦尔的六西格玛培训,是六西格玛黑带。他现旅居硅谷,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培训本土采购、计划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本土企业提高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水平。如欲联系他,可电邮 bob.liu#ChinaSCservices.com(用@代替#)。

©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No TrackBacks

TrackBack URL: http://www.sparesplanning.com/cgi-bin/mt/mt-tb.cgi/526

Leave a comment

About this Entry

This page contains a single entry by 刘宝红 published on January 8, 2012 12:42 PM.

【案例】从追料导向到预测导向 was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blog.

降库存不要拿牺牲服务水平做说事 is the next entry in this blog.

Find recent content on the main index or look in the archives to find all content.